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荆轲为燕使。
    送者盈水滨。
    缟素易水上。
    涕泣不可挥。

  • 探怀授所欢。
    愿醉不顾身。

  • 吉日简清时。
    从君出西园。
    方軐策良马。
    并驰厉中原。
    北临清漳水。
    西看柏杨山。
    回翔游广囿。
    逍遥波渚间。

  • 列车息众驾。
    相伴绿水湄。
    幽兰吐芳烈。
    芙蓉发红晖。
    百鸟何缤翻。
    振翼羣相追。
    投网引潜鲤。
    强弩下高飞。
    白日已西迈。
    欢乐忽忘归。

  • 联翻飞鸾鸟。
    独游无所因。
    毛羽照野草。
    哀鸣入青云。
    我尚假羽翼。
    飞覩尔形身。
    愿及春阳会。
    交颈遘殷勤。

  • 公宴诗

    昊天降丰泽。
    百卉挺葳蕤。
    凉风撤蒸暑。
    清云却炎晖。
    高会君子堂。
    并坐荫华榱。
    嘉肴充圆方。
    旨酒盈金罍。
    管弦发徽音。
    曲度清且悲。
    合坐同所乐。
    但愬杯行迟。
    常闻诗人语。
    不醉且无归。
    今日不极欢。
    含情欲待谁。
    见眷良不翅。
    守分岂能违。
    古人有遗言。
    君子福所绥。
    愿我贤主人。
    与天享巍巍。
    克符周公业。
    奕世不可追。

  • 灵寿杖颂

    兹杖灵木,以介眉寿。奇干贞正,不待矫輮。据贞斯直,植之爰茂。

  • 哀笑动梁尘。
    急觞荡幽默。

  • 赠士孙文始

    天降丧乱,靡国不夷。
    我暨我友,自彼京师。
    宗守荡失,越用遁违。
    迁于荆楚,在漳之湄。
    在漳之湄,亦克晏处。
    和通箎埙,比德车辅。
    既度礼义,卒获笑语。
    庶兹永日,无諐厥绪。
    虽曰无諐,时不我已。
    同心离事,乃有逝止。
    横此大江,淹彼南汜。
    我思弗及,载坐载起。
    惟彼南汜,君子居之。
    悠悠我心,薄言慕之。
    人亦有言,靡日不思。
    矧伊嬿婉,胡不凄而。
    晨风夕逝,托与之期。
    瞻仰王室,慨其永慨。
    良人在外,谁佐天官。
    四国方阻,俾尔归藩。
    尔之归蕃,作式下国。
    无曰蛮裔,不虔汝德。
    慎尔所主,率由嘉则。
    龙虽勿用,志亦靡忒。
    悠悠澹澧,郁彼唐林。
    虽则同域,邈尔迥深。
    白驹远志,古人所箴。
    允矣君子,不遐厥心。
    既往既来,无密尔音。

  • 从军诗

    楼船凌洪波。
    寻戈刺群虏。

  • 弩俞新福歌

    材官选士,剑弩错陈。
    应桴蹈节,俯仰若神。
    绥我武烈,笃我淳仁。
    自东自西,莫不来宾。

  • 从军诗

    被羽在先登。
    甘心除国疾。

  • 咏史

    自古无殉死,达人共所知。
    秦穆杀三良,惜哉空尔为。
    结发事明君,受恩良不訾。
    临殁要之死,焉得不相随?
    妻子当门泣,兄弟哭路垂。
    临穴呼苍天,涕下如绠縻。
    人生各有志,终不为此移。
    同知埋身剧,心亦有所施。
    生为百夫雄,死为壮士规。
    黄鸟作悲诗,至今声不亏。

  • 赠蔡子笃诗

    翼翼飞鸾,载飞载东。
    我友云徂,言戾旧邦。
    舫舟翩翩,以泝大江。
    蔚矣荒涂,时行靡通。
    慨我怀慕,君子所同。
    悠悠世路,乱离多阻。
    济岱江衡,邈焉异处。
    风流云散,一别如雨。
    人生实难,愿其弗与。
    瞻望遐路,允企伊伫。
    烈烈冬日,肃肃凄风。
    潜鳞在渊,归雁载轩。
    茍非鸿鵰,孰能飞飜。
    虽则追慕,予思罔宣。
    瞻望东路,惨怆增叹。
    率彼江流,爰逝靡期。
    君子信誓,不迁于时。
    及子同寮,生死固之。
    何以赠行,言赋新诗。
    中心孔悼,涕泪涟洏。
    嗟尔君子,如何勿思。

  • 龚遂为渤海太守

      帝望见,不副所闻,心内轻焉,谓遂曰:“渤海废乱,朕甚忧之。君欲何以息其盗贼,以称朕意?”遂对曰:“海濒遐远,不沾圣化,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今欲使臣胜之邪,将安之也?”上闻遂对,甚说,答曰:“选用贤良,固欲安之也。”遂曰:“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,不可急也;唯缓之,然后可治。臣愿丞相、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,得一切便宜从事。”上许焉,加赐黄金,赠遣乘传。至渤海界,郡闻新太守至,发兵以迎,遂皆遣还,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。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,吏毋得问,持兵者乃为盗贼。遂单车独行至府,郡中翕然,盗贼亦皆罢。渤海又多劫略相随,闻遂教令,即时解散,弃其兵弩而持钩锄。盗贼于是悉平,民安土乐业。遂乃开仓廪假贫民,选用良吏,尉安牧养焉。

      遂见齐俗奢侈,好末技,不田作,乃躬率以俭约,劝民务农桑,令口种一树榆,百本薤、五十本葱、一畦韭,家二母彘、五鸡。民有带持刀剑者,使卖剑买牛,卖刀买犊,曰:“何为带牛佩犊!”春夏不得不趋田亩,秋冬课收敛,益蓄果实菱芡。劳来循行,郡中皆有蓄积,吏民皆富实。狱讼止息。

  • 吴季子挂剑墓树

     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,带宝剑以过徐君。徐君观剑,不言而心欲之。季子为有上国之使,未献也;然其心许之矣。反,则徐君死,于是脱剑致之嗣君,不受。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。

  • 孟母不欺子

      孟子少时,东家杀豚,孟子问其母曰:“东家杀豚,何为?”母曰:“欲啖汝。”其母自悔而言曰:“吾怀妊是子,席不止,不坐;割不正,不食;胎教之也。今适有知而欺之,是教之不信也。”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,明不欺也。

  • 上书谏吴王

      臣闻得全者昌,失全者亡。舜无立锥之地,以有天下;禹无十户之聚,以王诸侯。汤武之土不过百里,上不绝三光之明,下不伤百姓之心者,有王术也。故父子之道,天性也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,则事无遗策,功流万世。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,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。

     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,上悬之无极之高,下垂之不测之渊,虽甚愚之人,犹知哀其将绝。马方骇鼓而惊之,系方绝,又重镇之。系绝于天,不可复结;坠入深渊,难以复出。其出不出,间不容发。能听忠臣之言,百举必脱。必若所欲为,危於累卵,难於上天;变所欲为,易於反掌,安於泰山。今欲极天命之上寿,弊无穷之极乐,究万乘之势,不出反掌之易,居泰山之安,而欲乘累卵之危,走上天之难,此愚臣之所大惑也。

     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,却背而走,迹逾多,影逾疾;不如就阴而止,影灭迹绝。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欲汤之凔,一人炊之,百人扬之,无益也,不如绝薪止火而已。不绝之於彼,而救之於此,譬由抱薪而救火也。养由基,楚之善射者也,去杨叶百步,百发百中。杨叶之大,加百中焉,可谓善射矣。然其所止,百步之内耳,比於臣乘,未知操弓持矢也。福生有基,祸生有胎;纳其基,绝其胎,祸何自来?

      泰山之霤穿石,殚极之绠断干。水非石之钻,索非木之锯,渐靡使之然也。夫铢铢而称之,至石必差;寸寸而度之,至丈必过;石称丈量,径而寡失。夫十围之木,始生如蘖,足可搔而绝,手可擢而拔,据其未生,先其未形。砻蹐底厉,不见其损,有时而尽。种树畜养,不见其益,有时而大。积德累行,不知其善,有时而用;弃义背理,不知其恶,有时而亡。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,此百世不易之道也。

  • 战国策齐策(节选)

     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,欲逐之。鲁连谓孟尝君日:“猿猴错木据水,则不若鱼鳖;历险乘危,则骐骥不如狐狸。曹沫奋三尺之剑,一军不能当。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‘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,则不若农夫。故物舍其所长,之其所短,尧亦有所不及矣。今使人而不能,则谓之不肖;教人而不能,则谓之拙。拙则罢之,不肖则弃之,使人有弃逐,不相与处,而来害相报者,岂用世立教之道哉?”孟尝君日:“善!”乃弗逐。

  • 飞将军李广

      初,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。景帝时,蔡积功劳至二千石。孝武帝时,至代相。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,从大将军击右贤王,有功中率,封为乐安侯。元狩二年中,代公孙弘为丞相。蔡为人在下中,名声出广下甚远,然广不得爵邑,官不过九卿,而蔡为列侯,位至三公。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。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,曰:“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,而诸部校尉以下,才能不及中人,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,而广不为后人,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,何也?岂吾相不当侯邪?且固命也?”朔曰:“将军自念,岂尝有所恨乎?”广曰:“吾尝为陇西守,羌尝反,吾诱而降,降者八百余人,吾诈而同日杀之。至今大恨独此耳。”朔曰:“祸莫大于杀已降,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。”